此条目已列出参考资料,但文内引注不足,部分内容的来源仍然不明。 (2023年3月2日)请加上合适的文内引注加以改善。
此条目或章节只使用宗教经典作为第一手来源。请协助添加第二手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主尊阿弥陀佛
佛教
基本教义
四圣谛
八正道
十二因缘
五蕴
缘起
空性
因果
业
戒律
毗奈耶
尸罗
五戒
禅那
业处
轮回
波罗密
涅槃
真如
佛性
皈依
三宝
三法印
佛教共识宣言
修行成就/果位
佛
菩萨
辟支佛
四向四果
阿罗汉
阿那含
斯陀含
须陀洹
人物(英语:List_of_Buddhists)
释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马鸣
龙树
提婆
无著
世亲
觉音
鸠摩罗什
慧远
菩提达摩
智𫖮
玄奘
惠能
莲花生
宗喀巴
宗派、国家和地区
部派
大乘
金刚乘
上座部
三乘
大乘
中乘
小乘
一佛乘
汉传
藏传
藏传佛教史(英语:History of Tibetan Buddhism)
印度
斯里兰卡
缅甸
泰国
中国大陆
台湾
日本
新加坡
马来西亚
蒙古国
欧美
历史
佛教历史
佛教时间线
结集
原始佛教
初期佛教
根本分裂
部派佛教
大众部
上座部
阿育王
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
于印度衰落
法难
佛教现代主义
人间佛教
左翼佛教
经籍举要
大藏经
巴利大藏经
汉文大藏经
藏文大藏经
阿含经
南传尼柯耶
法句经
大般若经
心经
金刚经
法华经
解深密经
华严经
维摩经
涅槃经
楞伽经
大悲咒
楞严经
圆觉经
药师经
地藏经
阿弥陀经
坛经
瑜伽论
大智度论
俱舍论
圣地
佛寺
精舍
八圣地
四道场
汉地寺院
佛塔列表
相关主题
艺术
修学制度
组织
人物
佛教模板
佛教主题
上座部佛教
巴利圣典
批评
论诤
大乘非佛说
十方诸佛
佛教大纲(英语:Outline of Buddhism) 佛教主题 佛教专题查论编
无量寿经,全称佛说无量寿经(梵语:Sukhāvatī-vyūhaḥ-sūtra),为释迦牟尼佛说的经典,亦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
经中介绍法藏比丘(成佛后为无量寿佛)所发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数量不一样,有二十四愿、三十六愿,四十八愿,详见汉译版本),以及弥陀净土的样貌。此经讲述忆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至心信乐愿生极乐世界,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即现其人前,接引往生安乐国(极乐世界)。
汉文本[编辑]
按经录所载,自东汉至两宋一共有八代十二译,计为汉二、吴一、曹魏二、西晋一、东晋二、刘宋二、唐一、赵宋一。宋元至今只存五种。
不过,后世不少佛教史家对十二译的说法多有质疑,特别是现代以来,坪井俊映、望月信亨、境野黄洋、中村元、香川孝雄等日本学者在对照经录、现存译本、敦煌文书、梵文原本,以及藏译本等进行勘定,否定《无量寿经》汉文十二译的看法,而认为许多译本是误将一经分属多位译者,被《历代三宝记》等经录误载所致[1]。
鉴于各译本内容、文字间的出入,尤其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各译愿数不尽相同,尔后陆续有居士将之会集,至今共有四次会集。此五种译本和四种会集合成“大经九种”。
五种汉译本[编辑]
《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又名《大阿弥陀经》——《出三藏记集》记载为三国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2],简称吴译。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开元释教录》载为后汉支娄迦谶译,简称汉译。《高僧传》、法经《众经目录》记载是西域沙门白延〔帛延〕于曹魏甘露年间译出[3]。
《无量寿经》——《开元释教录》载为康僧铠译于洛阳白马寺,曹魏嘉平四年[4],简称魏译。《出三藏记集》记载西晋竺法护译“无量寿经二卷”、佛陀跋陀罗与宝云于刘宋永初二年共译“新无量寿经二卷”。释德安据其语言学研究,考订现存本《无量寿经》是竺法护所译出[5][6]。此版本流通最广,民国时期的净土宗僧人释印光称“现皆受持此经”。
《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简名《无量寿如来会》——唐南印度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简称唐译。《大宝积经》其中一品。现代在尼泊尔发现的梵文原本,内容同于此经。蕅益大师在《法海观澜》认为在所有汉译本中,唐本最佳。释印光认为“无量寿如来会,文理俱好”,但因为“末后劝世之文未录,故皆以康僧铠之无量寿经为准则焉”。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赵宋西天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法贤奉诏译,简称宋译。蕅益大师在《阅藏知津》中亦有评价:“法贤本中,有慈氏问答。尤妙。但止三十六愿”。
这五种译本义理互有优劣彰晦,例如汉吴二译文辞冗繁,魏译文辞详赡义理圆足,唐译简练精确, 各有所长。就愿文数目而言,汉、吴二译,愿目同为廿四愿,内容相近,似出自同一梵本;魏、唐二译,同为四十八愿;宋译三十六愿,可能出自另一梵本。
四种会集本[编辑]
自宋迄今,凡为四种:
《大阿弥陀经》——赵宋国学进士王龙舒(王日休)校辑。此会集本只参考四种原译本,而未录《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唐译),是为“四会本”。该本曾在当时盛行,并收入于龙藏与日本大正藏[7][8]。
《无量寿经》——清初彭绍升(彭际清、彭二林)节校。彭氏凿于王本之失,乃专就《魏译》去其繁复,并按云栖本,增入四十八愿先后数目,仍名《无量寿经》。此本只是《魏译》之节校本,而非诸译之会集本。近代丁福保居士,作《无量寿经笺注》,所注者即彭本。
《摩诃阿弥陀经》[9]——清咸丰菩萨戒弟子承贯邵杨魏源(魏承贯、魏默深)会译。原名《无量寿经》,后经正定王荫幅居士校订,并改今名。魏氏之本,集五种原译,是为“五会本之始”。同治中王荫福居士即崇魏本[10],曾亲记云王氏复博考众本,手自校雠,并定经名为《摩诃阿弥陀经》。
《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民国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会集[11]。该本经现代僧人释净空推崇之后,也具有一定的影响。[12]
七种佚失本[编辑]
据《开元释教录》计为:
《无量寿经》二卷——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桓灵之世。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曹魏沙门帛延译于洛阳白马寺。甘露三年戊寅。
《无量寿经》二卷——晋沙门竺昙摩罗察(晋言,法护)译。永嘉二年。
《无量寿至真等正觉经》二卷——一名《乐佛土乐经》,一名《极乐佛土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法力译。恭帝元熙元年己未。
《新无量寿经》二卷——东晋迦毗罗卫国沙门佛陀跋陀罗(晋言,觉贤)译于道场寺,刘宋永初二年。
《新无量寿经》二卷——宋凉州沙门宝云译于道场寺,永初二年。
《新无量寿经》二卷——宋罽宾国沙门昙摩罗蜜多(晋言,法秀)译,元嘉年中。
本经注释[编辑]
印度注释[编辑]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世亲菩萨造,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一卷。修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这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
中国注释[编辑]
五译之中,《魏译》较备。故大经注疏,集于《魏译》。大德多为小本弥陀作注。至于注大本者仅隋净影,唐嘉祥两家。
《无量寿经义疏》六卷——隋京师净影寺沙门净影慧远撰疏。世称净影疏。
《无量寿经义疏》——唐嘉祥寺吉藏撰。世称嘉祥疏。
朝鲜注释[编辑]
又新罗国(今朝鲜半岛)有憬兴、元晓两家:
《无量寿经义述文赞》三卷——新罗沙门憬兴著。世称憬兴疏。
《无量寿经宗要》一卷——新罗国黄龙寺沙门元晓撰。曾入唐游学,还后,化振海东。其疏曰海东疏。
《游心安乐道》一卷——亦元晓师撰,乃净宗古佚十书之一。
日本注释[编辑]
《无量寿经甄解》日本道隐法师著。收录唐‧慧远、嘉祥、元晓、憬兴等四家及日本廿家之注释。
黄念祖居士著之《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科注》云:大经光明,照耀日本,注释之盛,远超我国。笔者所知者已廿馀种,计为:
①《无量寿佛赞钞》一卷,兴福寺善珠作。
②《无量寿经述义》三卷,最澄集。
③《无量寿经私记》一卷,智景作。
④《无量寿经义苑》七卷,纪州总持寺南楚作。
⑤《无量寿经略笺》八卷,享保五年洛东禅林寺院溪作。
⑥《无量寿经钞》七卷,望西楼了惠作。
⑦《无量寿经直谈要注记》廿四卷,永享四年增上寺西誉作。
⑧《无量寿经见译会校释二五一闻》七卷,良荣作。
⑨《无量寿经科玄概》一卷,小仓西吟作。
⑩《无量寿经会疏》十卷,越前胜授寺峻谛作。
⑪《无量寿经开义》六卷,平安西福寺惠空作。
⑫《无量寿经贯思义》三卷,薏州理圆作。
⑬《无量寿经显宗疏》十七卷,江州性海无涯作。
⑭《无量寿经要解》三卷,法霖作。
⑮《无量寿经讲录》十卷,纪州矶肋安乐寺南麟作。
⑯《无量寿经梵响记》六卷,灵凤作。
⑰《无量寿经眼髓》十一卷,摄州定专坊月溪作。
⑱《无量寿经义记》五卷,堺华藏庵惠然作。
⑲《无量寿经海渧记》廿卷科二卷,摄州小曾祢宪荣泰岩作。
⑳《无量寿经永安录》十三卷,薏报专坊慧云作。
㉑《无量寿经甄解》十八卷,道隐作。
㉒《无量寿经合赞》四卷,观彻作。
校会本注释[编辑]
《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清初彭际清作。所注为彭氏之节校本。
《无量寿经笺注》二卷——清末丁福保作。所注为彭氏之节校本。
《佛说摩诃阿弥陀经衷论》——清末正定王耕心作。所注为魏承贯氏会本。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眉注》——民国李炳南作。所注为夏老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四卷——民国黄念祖解。所注为夏老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又清末沈善登居士著有《报恩论》三卷,中有《净土法门纲宗》、《无量寿经纲宗》、《往生正因论》等。
藏文本[编辑]
《无量寿经》的藏本翻译,收于藏传大藏经中《大宝积经》第五会《圣阿弥陀名庄严大乘经》〈 Hphags pa hod dpag med kyi brod pa s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hi mdo; Skt, Arya-amitabhavyuha nama mahayana sutra 〉是印度阿阇黎胜友(Jinamitra)与施戒(Danasila)、以及西藏人之衣基戴(ye ses sde)于九世纪初共译成。
注释[编辑]
^ 無量壽經前言. [201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 開元釋教錄大乘經重單合譯. [201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 《高僧传》:“又有沙门帛延不知何人。亦才明有深解。以魏甘露中。译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等凡六部经。后不知所终焉”
^ 開元釋教錄大乘經重單合譯. [201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 《無量壽經》譯者是竺法護的又一例證: 致釋德安法師書. [2018-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 《無量壽經》譯者考 ——以佛經語言學為研究主軸 (PDF). [2019-03-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7-18). 僧肇著《注维摩诘经》的用语带有《无量寿经》的特征词:“无量寿”及“四十八愿”。这表示“四十八愿”本《无量寿经》的译出,当在《注维摩诘经》之前,而《注维摩诘经》必然是在僧肇的殁年(414年)以前所撰。这就等于是告诉我们:“四十八愿”本《无量寿经》是在414年之前就已译出并流传于世。但史传佛陀跋陀罗与宝云的译本,却迟至421年才译出,因此,这本自古即已通行于世,且世代相传至今的“四十八愿”本《无量寿经》,非佛陀跋陀罗与宝云所译,已是不争的事实。
^ 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莲池之《弥陀疏钞》云:“王氏所会,较之五译,简易明显。流通今世,利益甚大。但其不由梵本,唯酌华文,未顺译法。或以梵本重翻而成六译,即无议矣。故彼不言译而言校正也。又其中去取旧文,亦有未尽。如三辈往生,《魏译》皆曰发菩提心,而王氏唯中辈发菩提心,下曰不发,上竟不言,则高下失次。且文中多善根,全在发菩提心。而三辈不同,同一发心,正往生要旨,反乃略之,故云未尽。”王氏自序中有云:“其文杂碎而失统,错乱而不伦者,则用其意而修其辞。”
^ 清彭际清居士于所著《无量寿经起信论》中论王本曰:“王氏本较为畅达,近世通行。然有可议者,如序分中‘游步十方’以下,广明菩萨行愿,为令行者发起大心,积集德本,究竟成佛,乃是此经开章要领,而王氏删之。至往生上下二辈,一删去发菩提心,一云不发。胎生一节,删去疑惑佛智乃至胜智。前则乖成佛之正因,后则之往生之正智。他如叙次愿文,后先舛错,皆当校正。”而净宗九祖蕅益于《阅藏知津》曰:“宋国学进士王日休,取前四经删补订正。析为五十六分。惜其未见宝积一译。然心甚勤苦,故举世多流通之”
^ “摩诃”是梵语谐音直译,华语的意思为“大”。
^ 王荫福记:“近世邵杨魏居士复本云栖大师之说,遍考诸译,别唯一书。包举纲宗,文辞简当,乃得为是经之冠冕。”
^ 夏莲居居士的学生黄念祖居士著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科注》云:“先师夏老居士,未冠学儒,先程朱而后陆王,甫壮入佛,摄禅密而归净土。夏老博贯群籍,深于文字,专功久修,教眼圆明。于壬申(一九三二年)之岁,发愿重校此经。掩关津门,阅时三载。遍探五种原译,洞察三家校本。无一语不详参,无一字不互校。虔恭敬慎,日祷佛前。千斟万酌,时萦梦寐。及其成也,四众欢喜。宗教俱彻之慧明老法师(夏老之皈依师),搭衣捧经摄照于佛前,亲为印证。先舅父梅撷芸居士,连续播讲于电台,誉为善本。慈舟法师专讲此经于京鲁,并亲为科判。北京极乐庵方丈妙禅老和尚,聘请山东女子莲社吴倩芗社长来寺开讲此经两月。……是以先舅父梅老赞云:‘于净宗要旨,穷深极微,发前人未发之蕴。’又‘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先舅之语,现已举世公认,并将本经采入新印之续藏。”
^ 无量寿经会本是非:【印光大师极为反对会集本 】◎释戒定
参阅[编辑]
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宗
阿弥陀佛
观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
净土五经一论
阿弥陀经
观无量寿佛经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无量寿经
(繁体中文)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体中文)无量寿经会集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体中文)无量寿经大经解
(繁体中文)无量寿经易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佛说无量寿经全文阅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净土信仰和净土宗西方诸圣
西方三圣
无量光无量寿甘露王阿弥陀如来
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西方极乐世界诸圣
五方佛
十方佛
经典论述五经一论
三经
《阿弥陀经》
《观无量寿佛经》
《无量寿经》
《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世亲《往生论》
其他
《般舟三昧经》
《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部类五经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往生咒》
龙树《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
智𫖮(传)《净土十疑论》
大乘基(传)《西方要决释疑通规》
觉鑁《阿弥陀秘释》
Category:净土宗经典
重要教义
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
易行道与难行道
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无相念佛
称名念佛(日语:称名念仏)
般舟三昧
九品往生
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带业往生
信愿行
十善
禅净双修
日本恶人正机说
祖师大德印度
龙树
天亲
中国
初祖慧远
二祖善导
三祖承远
四祖法照
五祖少康
六祖延寿
七祖省常
八祖袾宏
九祖智旭
十祖行策
十一祖实贤
十二祖际醒
十三祖印光
日本净土宗
昙鸾
道绰
善导
怀感
少康
法然(创立)
净土真宗
龙树
天亲
昙鸾
道绰
善导
源信
法然
亲鸾(创立)
融通念佛宗(日语:融通念仏宗)良忍(日语:良忍)时宗(日语:時宗)一遍宗派分支中国
中国净土宗
茅子元创立白莲宗
日本净土宗
弁长(日语:弁長)启发镇西派
证空(日语:証空)启发西山派
圆空立信启发西山深草派
净音(日语:浄音)启发西山净土宗(日语:西山浄土宗)、西山禅林寺派(日语:浄土宗西山禅林寺派)
净土真宗
本愿寺派
教如开始大谷派
真佛(日语:真仏)、显智(日语:顕智)创立高田派
真佛、源海创立佛光寺派
本寂(日语:本寂)创立兴正派
木边派
出云路派(日语:真宗出雲路派)
诚照寺派(日语:真宗誠照寺派)
三门徒派(日语:真宗三門徒派)
山元派(日语:真宗山元派)
大谷光绍(日语:大谷光紹)创立净土真宗东本愿寺派
时宗时宗十二派(日语:時宗十二派)朝鲜半岛
朝鲜净土宗
大韩佛教净土宗
越南
越南莲宗
祖庭圣地中国
东林寺
玄中寺
香积寺
日本净土宗
镇西派总本山知恩院
西山派
西山禅林寺派总本山禅林寺
西山净土宗总本山粟生光明寺
西山深草派总本山誓愿寺
净土真宗
本愿寺派
本山西本愿寺
亲鸾庙所大谷本庙
真宗大谷派
真宗本庙东本愿寺
亲鸾庙所大谷祖庙
融通念佛宗总本山大念佛寺时宗
总本山清净光寺
真光寺(日语:真光寺 (神戸市))(一遍庙所)
其他净土净土信仰
佛土
净土
弥勒菩萨
弥勒菩萨
兜率内院
弥勒六经
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
观弥勒菩萨下生经
弥勒大成佛经
弥勒来时经
弥勒受决经
弥勒下生成佛经
药师佛
东方药师三圣
药师琉璃光佛
日光菩萨
月光菩萨
药师七佛
净琉璃世界
药师经
药师咒
阿閦佛
阿閦佛
妙喜世界
阿閦佛国经
大日如来
毗卢遮那佛
莲华藏世界
密严世界
常寂光土
藏传佛教香巴拉
香巴拉净土
香巴拉国王
文殊菩萨
时轮金刚大根本续经
佛教主题
查论编大正新修大藏经·宝积部、涅槃部宝积部
大宝积经
大方广三戒经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阿閦佛国经
佛说大乘十法经
佛说普门品经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
佛说胞胎经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刹功德庄严经
父子合集经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法镜经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
佛说幻士仁贤经
佛说决定毗尼经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发觉净心经
佛说须赖经
佛说菩萨修行经
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
佛说优填王经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佛说须摩提菩萨经
须摩提经
佛说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
佛说离垢施女经
得无垢女经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
佛说如幻三昧经
佛说太子刷护经
佛说太子和休经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
大乘显识经
佛说大乘方等要慧经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
佛说遗日摩尼宝经
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佛说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毗耶娑问经
入法界体性经
佛说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
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
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
佛说大乘入诸佛境界智光明庄严经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阿弥陀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佛说阿弥陀经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
阿弥陀佛说咒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
后出阿弥陀佛偈
涅槃部
大般涅槃经
佛说大般泥洹经
大般涅槃经后分
佛说方等般泥洹经
四童子三昧经
大悲经
等集众德三昧经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
摩诃摩耶经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
中阴经
莲华面经
大方等无想经
大云无想经卷第九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
般泥洹后灌腊经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
佛说当来变经
佛说法灭尽经
规范控制数据库:各地
法国
BnF data
美国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