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是指是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刻板印象的形成,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每个人都进行深入地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但这样的主观判断常常产生偏见。
放眼望去现实生活中刻板印象无处不在:四川人火爆,上海人精明爱计较,东北人豪爽阔气;胖人乐观开朗,瘦子精明算计……行为研究数据证实:刻板印象会在与群体的接触中倾向寻找与刻板认识一致的信息,并过滤掉不一致的,从而不断强化刻板印象。比如你去到四川,并且正好遇上四川人当街吵架的情形,你的大脑就会激活"四川人火爆"的固有认知并加强。如果你喜欢安静讨厌嘈杂,下次遇到四川人,激活了你“四川人火爆”的刻板印象,可能就会下意识讨厌那位无辜的苦主了。
三、投射是一面镜子,你讨厌的别人可能是另一个自己
心理学上认为:对一个人的好恶态度可能是"投射效应"在起作用。投射效应是指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或者相似的特性,从而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简单来说这是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你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们,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其他大部分学生都会愿意;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当人们发现自己有某些不好的特征时,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就会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性格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这些恶习或观念。这时,投射作用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目的是减少内在焦虑。
常见有下面四种投射方式:
1、用否认方式逃避那些黑暗面、负面特质,如懒惰、骄傲嫉妒、贪婪邪恶等。通过"否定"他人来感知自己,是"负性移情"的一种情绪体现:把内心的愤怒情绪转移给他人,通过讨厌别人来证明自己不是那种人。(我没有这些令人讨厌的特点)。
2、以强调别人和我一样或比我更差的方式来得到满足。在一个优秀的人面前你内心会产生自卑,但潜意识里却又不愿意承认这种自卑,于是就以"那个人很讨厌"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心理学上称为"讨厌紧缩反应"。( 我觉得你会讨厌我,所以我先讨厌你)。
3、进攻是最好的防御,通过投射给他人,我获得了对不能接受的东西加以攻击的机会,因而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从而有安全感(你真蠢,把事情搞砸了吧)。
4、通过以批评或阻止别人去做那些令人不快的事,来进行欺人或自欺(我不赞成你做这些恶心事)。
四、你所讨厌的正是你要去面对与学习的功课
通过投射我们了解到,当我们无缘无故讨厌一个人时,并不意味着他真的非常差劲。所以当我们察觉到讨厌时,要以此为引导,像照镜子一样,找到讨厌的原因,反躬自身,去面对自己的焦虑、恐惧及其他负面情绪。美国的心灵导师提出的"转念作业",用四个问题来帮助我们察觉自己的想法:
1、那是真的吗?
2、你能确定那是真的吗?
3、当你相信那个念头时,你是怎样反应的?发生了些什么?
4、没有那个念头时,你会是怎样呢?
当你了解到对方实际上是反映出自己内心的某些部分时,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改变这个念头并改善人际关系。
1、转移讨厌的关注点:发掘对方身上让你不抵触甚至欣赏的品质;
2、变讨厌模式为学习模式:诚实地面对自己逃避、防御的内心,放下成见友善待人,变讨厌为动力,促进自己成长和前进。
著名心理学家说过一句话: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