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三分钟学堂 - 髋髂腰肌是屈髋的主要肌肉,解剖位置深,体积大,形成特殊的髂腰肌筋膜间区。髂腰肌损伤在下肢及腰部损伤中并不常见,但容易漏诊、误诊。髂腰肌损伤后很可能久治不愈,且容易与其他腰部损伤混淆。

今天我们一起来仔细了解一下髂腰肌的损伤吧。

01 解剖结构首先来看一下髂腰肌的解剖结构。

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共同构成,主要作用是使髋关节屈曲和外旋。髂肌起于髂窝、髂筋膜、髂前下棘和髂骨翼,内侧部并入腰大肌,部分止点附着于髋关节囊和股骨小转子。

腰大肌浅部起于腰 4 和腰 5 椎体侧面及腰椎横突后,深部起于胸 12 和腰 3 椎体侧面及腰椎横突后,向下止于股骨小转子。

外层的髂腰肌筋膜将髂腰肌、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包围在一个密闭的腔隙内,形成一个完整的骨筋膜间室,因此,髂腰肌损伤后形成血肿容易压迫股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造成神经麻痹。

02 损伤机制髂腰肌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急性损伤通常是因为臀部着地或髋关节过度外展牵拉髂肌造成撕裂。也可能是髋关节伸直下突然屈髋,髂腰肌过度收缩牵拉沉重的下肢导致肌腹或末端损伤。常见于短跑、跳远、跨栏或者大力射门等动作。

损伤位于肌腱及其止点时不会产生血肿,如果髂肌肌纤维或者髂骨骨膜小动脉撕裂则会产生学血肿,进一步压迫股神经而产生麻痹。

慢性损伤则是因为髋关节长期过度后伸和旋转,在肌肉、肌腱止点连接处产生应力,逐步形成粘连、瘢痕等。慢性损伤的患者肿胀不明显,有局部压痛,髋关节活动受限。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髂腰肌的损伤可能是因为髋关节的剧烈活动,其实导致肌纤维损伤的主要原因还和运动的不协调有关,肌肉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收缩或受到牵拉最易引发软组织损伤。

03 临床诊断1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疼痛并逐渐加重,主动屈髋时诱发疼痛或者疼痛加剧,髋关节活动受限。部分患者腰部不适,久坐后起身困难。

2 临床诊断

(1)体格检查

主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患者的一条腿从 0 度缓慢举高到 70 度,另一条腿和骨盆与检查台平行。

阳性结果为:当腿部举到 30~60 度时,引起疼痛。

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患者仰卧于检查台上,膝关节屈曲。检查者伸展患者髋部,维持膝关节屈曲姿势。

阳性结果为:大腿前方和背部疼痛或麻木,髋部疼痛不一定是阳性检查结果。

(2)辅助检查

X 线检查,可见髂骨翼及髂前上棘骨骺分离,腰大肌异常阴影。

B 超检查可确定损伤的大小部位,较为准确。

(3)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外伤史,腹股沟区域疼痛,逐渐加重,髂窝处可触及肿块,有明显压痛以及 X 线检查可明确诊断。

(4)鉴别诊断

该病常可涉及腰部、髋部、大腿、腹股沟区疼痛, 易与腰椎间盘突出、腰背肌筋膜炎、腹股沟韧带损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等疾病混淆,临床上需注意鉴别诊断。

04 治疗方法对于髂腰肌损伤伴有血肿并伴有神经症状的情况,建议进行手术治疗。对于损伤发生于肌腱及腱止点处的,可进行非手术治疗。以下着重对非手术治疗进行介绍。

(1)急性期的处理:

在急性期,控制疼痛和肿胀。采取 PRICE 原则,局部加压冷疗。可进行手法松动治疗(对髋部痛点行按揉手法,轻柔地做患肢屈伸、旋转动作。)做一些非负重的活动,在无痛条件下促进腰骶关节处肌肉力量及下肢的动作控制。

(2)亚急性期:

在亚急性期,可采取泡沫轴滚动腰骶部及下肢软组织给自己松动一下。

增加闭链运动,可做臀桥、单腿下蹲、慢跑以及跳跃来逐步增加肌力和全身肌肉的协调性。

05 物理因子治疗在急性期可进行冷疗,给予冰敷。另外电磁疗、超声波、超短波等可以促进血肿吸收和淤血消散。

小结髂腰肌的损伤经常发生在臀部屈肌频繁做功的运动员身上。对损伤应该要做明确的检查判断,对有无血肿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对有神经症状的情况应该注意采取手术治疗。髂腰肌的损伤重在预防,在比赛或者训练开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和热身活动,对髋关节进行适当的牵拉,防止意外的发生。

编译:王黎

审阅:王哲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 Physionetwork 中文版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王颖,辛随成,柴世然.髂腰肌损伤17例误诊分析[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08):65-66.

2.https://www.instagram.com/p/CEignd2hlK6/?igshid=1nqbf9ber8p9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