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都是小偷,上海男人吃软饭!” 地域歧视到底有多恶心?

来源:雪球App,作者: 以不变应万变__,(https://xueqiu.com/4256312257/134836415)

最近学了一个新词汇。

捏鼻。

大概是“讨厌、憎恨、恶心”的意思。

其实这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

但在一夜之间,却让众多网友为之沸腾。

事情是这样的。

前两天。

著名编剧六六发了一条微博。

她表示自己在机场候机的时候。

被两个女人无礼抢占了自己的座位。

凭借着对方说的“介疙瘩有淫了”;

她迅速地判断出,她们是来自东北的。

于是。

加上之前她个人对于东北的偏见。

她认为:整个东北省都让人“捏鼻”。

说实话。

我能理解被恶意抢占座位,是一件非常糟心的事情。

但是。

因为区区一两个人,就对一整个区域的人嗤之以鼻。

这未免太过极端?

这又有什么教养呢?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去年的“花臂男偷香蕉”事件。

去年5月。

有一对东北夫妇带着孩子,来到广西游玩。

在行驶路程中。

他们发现路边种有很多已经结果的香蕉树。

于是他们没有忍住,摘了几把香蕉。

当地一个老伯看到后,立刻上前阻止他们。

这时车上下来一个光着膀子的花臂男。

拎着一个粗粗的棒球棒,气势汹汹地朝老伯走去。

一边大步走,还一边不停地爆粗。

幸好当地居民们看到后。

二话不说带着防卫武器赶了上来,围住了花臂男。

最后才把花臂男吓跑。

事情在网上曝光后。

网友们几乎都是站在老伯以及村民一边,声讨公道。

事实上这也没错。

本来就是花臂男做错了,骂他是活该。

但是慢慢地,网上的画风突然变了。

大家开始不是声讨花臂男的过错。

而是在声讨整个东北、全部东北人的过错:

“这男一看就知道是东北来的。”

“东北人不就喜欢装逼打架吗?”

“动不动拿棍棒打人,真是东北人的标配。”

这是什么逻辑和道理?

我能懂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道理。

但是。

因为一颗老鼠屎,你就说整锅粥原本就有问题。

这是不是太过分了?

因为一两个人的恶心作风。

你骂了生活在这整片土地的所有人。

这种地域歧视,对那些生活在同片土地的善良淳朴的人来说,公平吗?

2

其实这些年来,地域歧视一直存在。

甚至现在导致了许多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

17年2月。

有一个在河南上学的陕西女孩,在网上发了一篇长文微博。

她表示自己被“地域黑”彻底恶心到了。

她说,在她考上河南的大学之后。

她就一直被身边亲朋劝告要“小心一点”。

为什么?

因为身边的人都认为:

“河南没有一个好人!”

“河南人爱偷井盖,素质很差!”

“河南人都是骗子!”

哪怕她后来顺利在河南上了三年大学。

知道河南人并非大家所说的那样;

试图回来解释给大家听时。

大家还是听不进去。

还是继续瞧不起河南人,瞧不起河南。

可笑的是。

这些带有偏见的大多数人。

压根就没有去过河南,甚至连认识的河南人都没有;

就能说出如此妖魔化河南人,恶意看待河南省的话。

无独有偶。

去年5月份。

爱奇艺某员工,回复面试邀约的内部邮件截图在网络上曝光。

截图显示。

该员工在面试完一名中央财经大学的学生后。

回复的面试反馈备注竟然是:

“今后河南人尽量先过滤掉。”

当然这也不是第一次,在招聘中出现地域歧视了。

早在17年。

美团点评在发内部招聘时就公然歧视了“5类人”。

分别是:

不要简历丑的;不要研究生博士生;

不要开大众的;不要信中医的;

不要黄泛区及东北人士。

......

腿毛暂且不说高材生、开大众车、信中医有什么不妥。

但单从最后一点来看。

这种地域歧视也太可笑了吧?

招聘的标准不是能力,不是学历

而是看人家是不是东北人??

恕我直言。

这种带有极端偏见的招聘歧视;

不仅仅是蠢和无知,更是赤裸裸的坏!

除了这些。

还有更多我们能经常听到的地域歧视语术。

比如说。

“上海人小气排外,男人还爱吃软饭。”

“北京户口上学简单,随便就能考上。”

“广东人很奸诈,经常会骗人。”

“新疆小偷遍布,而且还很暴力。”

“甘肃人都不洗澡,身上都有味。”

“河南人经常偷井盖,小偷辈出。”

......

但说真的。

当人们在传播这些地域歧视的话的时候。

有多少人是真正有亲自求实过,而不是道听途说,以偏概全以讹传讹?

3

有人可能会说:

那既然有人这么传,总不能是凭空猜测吧?

没错。

也许某些地方真的存在一些作风很差的人。

也许某些地域歧视的话也刚好能够对应某件事。

但是。

这就能代表大多数人吗?

我并不认为。

大四的时候。

我和团队因为要拍摄毕业作品,去了一趟北京。

当时我们提前通过某个民宿APP;

预定了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房子。

结果凌晨到了现场之后。

发现房子又脏又乱又差,而且房东还不收拾。

无奈之下。

我们打了民宿的官方客服电话投诉。

结果房东在知道我们投诉之后愤怒至极。

冲到我们面前大声辱骂:

“你们一群外地狗,嫌脏别住民宿啊!”

“知道这是哪吗?这是北京!”

“北京不是你们想来就能来的地方!”

“你们等着,我喊我朋友来弄不死你们!”

我发誓这些话全部属实。

当时我们顾及到人身安全,准备选择报警。

结果房东一看我们要报警,立马怂了。

于是立刻赶我们出去,把我们的行李都扔在了门外。

于是我们大半夜3点多。

就这么流落在了北京的马路街头。

这件事让我们当下立刻对北京这座城市和人们,有了一些不好的看法。

但很庆幸的是。

这些不好的看法很快被改变了。

因为在接下来的几天。

当我们找不到小巷时,北京的老奶奶会特意带着我们前去。

后来我们再找的民宿,北京老板会给我们准备好吃好喝的。

我们打着出租车,北京的司机会热情给我们介绍这座城市的人文。

所以。

在那时候我们就知道。

其实每个城市;

都一定会有很无礼很恶心的人存在。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座城市所有人都是这样的。

4

所以

当地域歧视成为一种固化思维,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首先。

对于那些原本生活在这座城市;

老老实实、兢兢业业的人就很不公平。

别人犯的错,他们凭什么要一起承担?

他们可能每天都在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

但有一天却被人告知:

他们是一个恶心的存在;

他们为之奋斗的城市是一个恶心的城市。

这时候,你说他们该怎么办?

他们该怎么辩解?他们的心理伤害又该有多大?

其次。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

当地域歧视愈演愈烈时。

所有相关或不相关的大事小事,似乎都会很容易被牵扯到。

就如白岩松所说:

“如今一场球赛、一条突发事件、一条八卦新闻、一起刑事案件,最终似乎都能在互联网上,发现大量关于地域歧视的内容。”

而有些没有底线的媒体。

也越来越愿意借助这种趋势。

在报道新闻时煽风点火、添油加醋;

为了流量制造一些地域性的舆论话题。

实在是很难想象。

在当今2019年。

在肤色之差都可以逐渐不被歧视的时候。

国内竟还有大V作家、无良媒体引导无脑观众进行地域歧视。

而这样的恶劣后果是什么?

是这些愚昧的标签化行为;

最后都有可能会成为社会矛盾激化的巨大因素。

5

实际上,并不只是地域歧视。

地域歧视只是众多歧视中分割出来的一个小点。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过类似的话:

“我不是在地域歧视啊,但是我真觉得某某地有问题。”

“我不是歧视艾滋病人啊,但我就是觉得他们很不安全。”

“我不是在歧视女性穿着性感啊,但她们确实有很大几率会被性侵。”

“我不是在歧视同性恋,但他们就是不正常。”

“我不是在歧视啊,我只是在说事实。”

......

这些话口口声声说着不是在歧视。

但是却明里暗里无一不在表现着歧视。

我不知道说出这些话的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也不知道那些心里一直存在偏见和歧视的人,到底是为了什么。

但在我看来。

社会是一个圈子。

你在这个领域里歧视别人、或纵容歧视。

总有一天。

你也会在另一个领域受到歧视。

没有人能永远保证自己不受到恶意的歧视。

傲慢始于偏见,愚蠢来自无知。

所以。

别把无知当个性,也别总是给别人贴上标签。

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写在最后/

可能有人会问,调侃自黑算不算歧视。

调侃当然没有关系。

但是一定得把握好底线和尺度。

另外,还想告诉大家。

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

其实都会影响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形象。

我们既要抵制所有带有偏见的歧视行为。

也希望大家能从自身做起,不要给家乡国家抹黑。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深证成指(SZ39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