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弟子群像》——目犍连(一)
界 定
一、神通的种类
目犍连又作摩诃目犍连,简称为目连。他的别名叫拘律陀(实际上是他出生时的村庄名字),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天抱”。至于为什么叫“天抱”,就多少有些令人费解。然而对于目连,我们中国人并不陌生,尤其对于“目连救母”的故事,以及每年阴历寺院里举办的盂兰盆会,更是广为人知。
目犍连与舍利弗一样,都属于婆罗门种。据说他长相容貌端正,自幼与舍利弗情同手足,关系极为融洽。目犍连出家以后,历时一个月就证得了阿罗汉果位(舍利弗是半个月)。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而目犍连则是“神通第一”。
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明白一件事:什么叫神通?我们有没有可能获得神通?这些问题,既严肃,同时又十分有趣。对于神通,普遍的理解就是通过修习禅定或其他方法获得的超自然的、无碍自在的、神变妙用的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力。获取神通主要的方法是修习禅定,但修习禅定又不是唯一的途径,比如一些外道和提婆达多的神通,就是通过老师的传授秘诀而获得。不过神通也有大小之别,孙悟空有神通,不过唐僧的紧箍咒面前,他的神通就无法得到施展;当然唐僧本人并没有什么神通,他的神通来源于所有人——观音菩萨的授权,菩萨一旦收回,唐僧的这种神通也就自然丧失。
时下似乎没有听说过哪位有太大的神通——小神通或许有的,诸如印度有个叫阿南德的神童就预言了很多事情,但总体来说大家都是庸泛之辈,或许有点小心得、小感应,但与真正的神通却相距甚远。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断然否定神通的存在。比如说被誉为“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他不仅有神通,且得到了佛陀的亲口记说,比如《增一阿含经·第372经》记载说:“世尊告曰:吾昔有弟子名目犍连,神足之中最为第一。”《增一阿含经·第433第》也说:“于此贤劫中有佛,名拘屡孙如来、至真、等正觉。彼佛有二大声闻,一名等寿,二名大智,比丘等寿,神足第一;比丘大智,智慧第一。如我今日舍利弗智慧第一,目干连神足第一。”可见目犍连所拥有的神通并非是虚构,而是真实不虚。
佛经上所讲的“神通”,一般是指“五神通”或“六神通”。五神通是指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漏尽通。而六神就是在五通的基础上加上“漏尽通”,如《长阿含经·十上经》所说:“谓六神通:一者神足通证,二者天耳通证,三者知他心通证,四者宿命通证,五者天眼通证,六者漏尽通证。”一般来说,前五通通过禅定或修习都可以获得,六道中的鬼道、阿修罗道都具备一定的神通;但漏尽通则只有证得阿罗汉果位以上才能获得,普通人想都不敢想,因为要获得“漏尽”,也就是要把烦恼断尽,这对于普通芸芸众生来说,难于上青天。
除了五通、六通之外,《阿含经》里还谈到了三种神通和四种神通。三种神通如《长阿含经·众集经》里所说:“谓三变化:一者神足变化,二者知他心随意说法,三者教诫。”第一种“神足变化”是指六种神通之一,而后两种神通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神通”,而是指弘扬佛法时所具备超人的影响力,这两种神通只有出家修行人才能具备。
所谓四种神通比较独特,但是却为佛陀所提倡,《长阿含·游行经》以及《阇尼沙经》对此表述为:“复次,诸天!如来善能分别说四神足。何等谓四?一者欲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二者精进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三者意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四者思惟定灭行成就修习神足。是为如来善能分别说四神足。”此处的四神足实际上就是指三十七道品中的四如意足,即由欲、精进、意、思惟之力所引发的种种禅定功夫,一般人很难达到,故而称之为“神足”。
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是我的最新发现),从佛陀以及诸经中的表达来看,称目犍连为“神通第一”其实并不准确,实际上只能称他为“神足第一”。所谓神足通,只是六种神通中的一种,而不是全部。从目犍连的神通表现来看,除了神足通堪称第一外,在其他神通方面并不是很优秀——这点在后面的文章中将会谈到。
那么神足通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关于这一点,《阿含经》中表达得很清楚,试举三例:
(1)《长阿含·坚固经》:“(佛告)长者子!比丘习无量神足,能以一身变成无数,以无数身还合为一。若远若近,山河石壁,自在无碍,犹如行空,于虚空中结加趺坐;犹如飞鸟,出入大地;犹如在水,若行水上,犹如履地。身出烟火,如大火聚;手扪日月,立至梵天。”
(2)《增一阿含·第327经》:“分一身作无数,复还合为一,踊没自在,化身乃至梵天。”
(3)《增一阿含·第374经》:“复次,有大神足比丘心得自在,随意欲行无数变化。或分身为百千之数,复还为一,飞行虚空,石壁皆过,踊没自由。”
从上述三经中大体上可以看出,神足通主要是指身形的变化(好像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穿墙走壁、飞行太空、行走水上,乃至可以手摸日月,甚至到梵天里去遛弯儿(从经典中似乎得到一点启示,是不是梵天在太阳系之外的某个地方?)
如何才能获得这种神通呢?就是要修习禅定。如何修?坦率地说,我也不懂这里面的门道。然《增一阿含经》里有句经文值得注意,叫“观地无地想,了悉空无”,这句话非常值得我们去琢磨。如果能从这句经文里摸出了门径,那么恭喜你——你距离神通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