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生意慢慢变好了。”由于口味、食材好,加上两兄妹做生意实诚,回头客越来越多,店里生意一天天红火起来。短短两个月,便从两三桌客人,变到门庭若市。“那时候真的没什么营销,就纯靠味道、食材。”两兄妹就这么把刘一手经营了下来。
2001年兄妹俩觉得成都的火锅市场有机会,便决定到成都试水开店。彼时成都市场还不是现在的餐饮风云之地,火锅更多是街边小生意,大多数火锅店装修很差,很难拿上台面,菜品、锅底也不讲究,但偏偏价格很贵。
“我们当时每个店的风格都不一样,有中式宫廷风、异域风情,也有现代时尚”,刘梅说,他们一下子把火锅店做出了档次,“我们应该是整个改变了当时成都的火锅市场局面。”
突然冒出刘一手环境这么高大上的火锅店,自然搏得了众多眼球。而且刘梅决定,不把装修费用加在菜品中,该卖多少就卖多少,比成都的市场价还低了一级。
一流环境加上菜品便宜,好吃实惠,请客有面子,刘一手在成都迅速蹿红,一发不可收拾,“当时我们是火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
刘一手也就此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2010年便拥有了500余家门店,并将门店开出了国门,开到迪拜。自此,刘一手在很长时间里,成为川渝火锅的代表之一。
-2-
梅花宝典,越熬越浓香
2009年,刘梅到迪拜旅行,了解到这座建在沙漠上的奢华城市,有超过10万名华人在此“淘金”。
她突然冒出个大胆的想法:为什么不把火锅店开到这里来呢?
一来能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们吃到家乡味,二来也能增强“刘一手”的影响力,把品牌推向世界。
“很多外国的餐饮企业在国内赚我们的钱,我们的餐饮也应该走出国门,去赚他们的钱。”
抱着这种最朴素的念头,刘梅开始筹备海外分店。她是个行动派,从工商注册到商标注册,从签租赁合同到店面规划,她只身一人在迪拜通通搞定。
2010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刘一手火锅第一家海外店正式在迪拜开业,刘梅将一面五星红旗高高挂在店铺门头,心里充满了自豪。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代表的是一个国家。”
迪拜店开起来之后,刘梅回到国内,平日里用QQ与店员们沟通,把物料从重庆往迪拜运。
但没多久,她的一腔热情就被兜头泼了盆冷水。
由于缺乏海外开店经验、管理半径过长,且高估了人性,她的店被店员们逐步侵吞,一度丧失了主权。
为了拿回店铺,她一次次飞往迪拜,踏上了长达5年的维权之路。她几乎跑遍了迪拜的大街小巷,包括警察局、劳工部、法院、乃至大使馆。
她不懂英语和阿拉伯语,只好请翻译协助沟通,再加上机票车票住宿费等,各项开支加起来,维权的成本可能早已超过了店铺本身,但刘梅从没想过放弃。
不争蒸馒头争口气,这是她在海外的第一个店,对她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关乎着刘一手未来的海外拓展之路。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漫长的维权之后,刘梅终于夺回了店铺。这件事给刘梅上了重要的一课,她还专门总结出了一套海外开店的“梅花宝典”,自我调侃“古有葵花宝典、今有梅花宝典”。
她的宝典里有三个关键点:
一是海外开店一定要组建核心管理团队,不能是松散的,因为很多时候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
二是要搭建数据平台,能实时掌握海内外各个门店的经营数据,及时进行决策和调整;
三是要打造企业文化。
在刘梅看来,企业文化对凝聚人心非常重要,所以她和团队会定期飞往海外店,去传播中国美食文化、传递刘一手的企业文化和品牌故事,让海外团队感受到温暖和归属感。
靠着这些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刘梅将刘一手火锅开到了更多的国家,在欧美、日韩、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都有分店。
如今,刘梅已在火锅行业深耕了24年,在全球开设了1500多家门店,除了“刘一手火锅”之外,还创办了“刘口水耙牛肉火锅”“六十一度火锅”“流口水小面”等多个品牌。
集团连续多年居“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前十,并荣获“中国火锅十大品牌”“中国名火锅”等诸多奖项。
平日里,刘梅除了集团日常的运营管理外,会飞往全球各地,到各分店实地考察运行情况。看到门店内座无虚席、以至于自己因突然造访而没餐位只能排队时,她会非常欣慰。
她说:“就像当年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时受到大家追捧一样,我希望刘一手也能成为外国人争相追捧的对象。”
一手麻辣,共享全球,她以“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刘一手”为目标,正努力带动中国美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绵长底蕴。
刘梅始终信奉着一句话,火锅是熬出来的,人生也是熬出来的,火锅越熬越香浓,人生也会越熬越精彩。
而现在,这个贫苦出身的农村姑娘,终于“熬”出来了。
-3-
从国内卷到国外,难在差异化
“本土化”这颗灵丹妙药,能解决刘一手口味、供应链等主要的出海问题,但管理方面,却没有明确路径可寻。
海外开店后最艰难的工作,就是管理外国员工,“每天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在排班等琐碎事务上,甚至有时会感到‘丧心病狂’。”
“文化差异是一定存在的,(加盟商)能get(感知)到我的价值观,这是合作开店的核心。问题是,你有那么牛的管控手段吗?”刘梅说。
刘梅认为,连锁品牌出海的核心,是情感利益。和外国人情感链接很难,利益自然也是很难锁定。
“刘一手‘连’加盟商的感情,加盟商‘连’顾客的利益,刘一手去‘锁’加盟商的利益,加盟商去‘锁’顾客的利益。”刘梅在自己的书中这样解释“连感情、锁利益”的模式。
据刘一手方面透露,刘一手全球500多家门店中,加盟店占比95% ,遍布31个省、海外15个国家,海外加盟商全是华人。
据了解,刘一手总部设立了国际部,专门负责海外管理工作,可远程为海外加盟商提供方案。刘梅认为,这一举措能给加盟商极大的管理自由,同时也能促成本土化程度的最大化。
作为中餐出海的重要品类,火锅正在从国内“卷”向国外。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收入达到5500亿元,预计2028年将突破7500亿元,并预估2026年海外火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80亿元。
“现在有个说法叫‘不出海就出局’,我不太认可。”刘梅说,近些年来,火锅品牌出海越来越多,但这仅是表象,“有些人着急了,觉得自己也必须走出去,认为出去的世界更精彩、更激烈。但其实激烈的是你的内心,是你的内心产生了市场很拥挤的感觉。”
刘梅说,中餐出海主要着眼两点,其一,现在海外竞争态势没有国内那么激烈,那么卷;其二,大多数情况下,基于海外利率差,出海的企业也是能赚到钱的。不过,今年上半年,看到海外商场里遍布的中餐品牌,刘梅对市场竞争激烈有了实感,“开店三万关四万,比例失调,显然失败更多”。
“现在都在往国外走,我们在东京这边做中餐都已经开卷了。”在日本做麻辣烫的李露表示。红餐网《中国餐饮出海发展报告2024》指出,目前海外中国餐饮门店数量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遍布印尼、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西班牙、阿联酋、澳大利亚等180余个国家和地区。
无论如何,刘梅仍欣喜于近两年中餐企业的抱团出海,“火锅品牌出海越多,中国火锅在当地落地时,就越容易标准化,也更容易在市场上普及。”
新的阶段,出现了令刘梅头疼的新问题: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何做好品牌差异化?
刘梅在新书《一手不留》中披露了刘一手在国内的品牌打法——从参考其他火锅店的“小徒弟”,到做出刘一手坚持正宗“重庆火锅”的自身品牌。但在火锅从国内卷到国外的现阶段,这又成了大难题。
刘梅说,刘一手的国内市场是根基所在,她不会放弃国内市场,未来品牌会从二、三线城市向北京等一线城市靠拢。对于海外,她预测,非洲是个好市场,可以实现“穿越”——拿着国内卷出来的经验,去到相当于20年前中国境况的非洲市场,实现一定程度的降维。
“我希望刘一手能够超越麦当劳。”刘梅直抒野心。
刘梅将刘一手与麦当劳进行了对比:麦当劳是两兄弟创业,她和哥哥也是两兄妹携手起家;麦当劳因为一款汉堡走遍了全世界,她坚信自己也能靠重庆火锅走遍世界。
-4-
数字化重塑是餐饮企业的美好蓝图
在经营过程中,刘一手始终保持着对行业的信心和热情。得2020年疫情肆虐的时候,整个世界仿佛都按下了暂停键。那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市场一片萧条,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毅然决然地与天财商龙合作,签下了第一笔数字化升级的单子。那时,很多人都在紧缩开支,保现金流以求生存,但他们却选择了一条看似冒险的道路。
因为越是艰难的时刻,越需要精准的决策和前瞻的布局。
刘一手之所以愿意尝试数字化升级,是因为坚信它能为企业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在这个利润率日益降低的餐饮行业,精细化管理成为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而数字化正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虽然这条路漫长且充满挑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收获满满的成果。
无论未来道路如何曲折坎坷,只要我持对行业的信心和对消费者的敬畏之心,坚持做好产品和服务,就一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定不会掉队!
图片来自网络 所有权归原作者(侵删)
【预言】微信究竟会不会被取代 ?【TA】进两次监狱,两次名校被拒收,被诬陷杀人,与天“斗”却赢了半颗棋子【TA】负债48亿,追债人办公室随地大小便,从决定自杀到起死回生的八年【思】合伙人,合的不是钱,而是人品【思】人对了企业就对了“我请你来不是让你证明我错了,而是如何快速达成目标!
【惊】商界“暴君”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悟】25岁成联想接班人,27岁被柳传志送进监狱,草莽英雄终成房地产大佬!
【悟】“死于25岁,葬于75岁”,你的人生也会是这样的吗?
【新】比海底捞的服务更“毒”,可以毫无理由退货,这家超市被星巴克称为“价格警察”
【悟】30岁丧夫,36岁南下打工,放弃8000万年薪,董明珠为格力耗尽一生,图的啥?
【思】市值1万亿!他18岁被迫创业,曾多次破产、遭背叛,如今收入是BAT总和,缔造世界神话!
【醒】从卖血度日到身家650亿,红牛之父是如何逆袭成功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