裨字的意思、解释和含义以及拼音、笔画和笔顺

手写汉字

通过用鼠标或手指写字

重写

拼音:

注音:ㄅ一ˋ ㄆ一ˊ

部首:衤

五笔:PURF

笔画:13

五行:水

结构:左右

unicode:88e8

gbk码:f1d4

部首笔画:5

笔顺:丶フ丨ノ丶ノ丨フ一一ノ一丨

裨的基本解释

[ bì ] 益处:~益。无~于事(对事情没有益处)。

[ pí ] 辅佐的;副:偏~。~将。

裨的介绍

1. 裨 [bì]2. 裨 [pí]3. 裨 [píjiàng]

裨 [bì]〈动〉

弥补;补助

裨,接益也。——《说文》

若以同裨同。——《国语·郑语》。注:“益也。”

裨辅先君、裨诸侯之阙。——《国语·晋语》。注:“补也。”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裨正(裨补匡正);裨益(补益;益处)

另见 pí

裨 [pí]〈名〉

(形声。从衣,卑声。本义:古代祭祀大夫所穿的一种次等礼服) 同本义 [second-class formal attire]

裨,衣别也。——《说文》

侯氏裨冕。——《仪礼·觐礼》。注:“天子六服,大裘为上,其余为裨,以事尊卑服之,而诸侯亦服焉。”

裨冕鴵搢笏。——《礼记·乐记》。注:“衣衮之属也。”

裨冕以朝。——《礼记·玉藻》

又如:裨衣(古代帝王所穿的次等礼服;又诸侯的礼服也叫裨衣);裨冕(着裨衣,戴冕。古代诸侯卿大夫朝觐或祭祀时所穿冕服的通称。与衮冕或上一等冕服相对而言)

〈形〉

副佐

豫州授以裨师。——《文选·为袁绍檄》

又如:裨师(一部分军队。即偏师);裨附(裨辅。辅佐);裨赞(辅助);裨属(佐属);裨将军(副将军)

引申为小

于是有裨海王不之。——《史记·孟荀传》

得右贤裨王十余人。——《汉书·卫青传》

又如:裨王(汉时称匈奴的小王);裨海(小海);裨贩(小贩)

另见 bì

裨 [píjiàng] 副将;专任一方的将领

裨的释意

弥补;补助

裨,接益也。--《说文》

若以同裨同。--《国语·郑语》。注益也。”

裨辅先君、裨诸侯之阙。--《国语·晋语》。注补也。”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裨正(裨补匡正);裨益(补益;益处)

裨补

此举对改进工作大有裨补

无可裨补

裨 bì益处;好处大有~益。又见pí。

【裨益】益处;好处锻炼对健康大有~。

裨pí

⒈副,佐~将。~官。~职。偏~。

裨的康熙字典解释

裨【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府移切《集韻》《韻會》賔彌切,音。《說文》接益也。《徐曰》若衣之接益也。

又《韻會》與也,附也。

又《廣韻》補也。《晉語》所以紀綱齊國,裨輔先君而成霸者也。

又《廣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音。《正韻》裨冕。《禮·玉藻》諸侯端以祭,裨冕以朝。《荀子·富國篇》大夫裨冕。《楊倞註》天子六服,大裘爲上,其餘爲裨。裨之爲言也。

又裨襦。《博雅》作襦,謂之裨襦。

又輔也。《前漢·項籍傳》梁爲會稽將,籍爲裨將。《註》裨,相輔助也。

又小也。《史記·衞靑傳》得右賢裨王十餘人。《註》裨王,小王也。

又《孟子·荀卿列傳》於是有裨海環之。《註》裨海,小海也。

又邑名。《左傳·文十六年》裨鯈魚人實逐之。《註》裨,庸邑。

又姓。《通志·氏族略》鄭大夫裨諶、裨竈。

又《姓苑》今宣州有裨氏。

裨的说文解字解释

裨【卷八】【衣部】

接益也。从衣卑聲。府移切

说文解字注(裨)接也。此也字依玉篇補。手部曰。接、交也。益也。會部曰。朇、益也。土部曰。埤、增也。皆字異而音義同。覲禮。侯氏裨冕。注曰。裨冕者、衣裨衣而冠冕也。裨之爲言埤也。天子六服。大裘爲上。其餘爲裨。按本謂衣也。引伸爲凡埤益之偁。从衣。卑聲。府移切。十六部。

裨的古汉语解释

①<名>古代祭祀时穿的一种次等礼服。《荀子·富国》:“诸侯玄裷衣冕,大夫~冕。”

②<形>副的;辅佐的。《失街亭》:“前锋破敌,乃偏~之事耳。”

③<形>通“稗”,细小。

①<动>弥补;补救;补助。《出师表》:“必能~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名>益处;好处。《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

裨的百科

裨在《说文》:“形声。字从衣从卑,卑亦声”。“卑”意为“代表物”。“衣”与“卑”联合起来表示“帝王礼服的替代品”。本义:帝王礼服的替代品、次等礼服。说明:帝王前往前代帝王宗庙礼拜前,会派出先行官员,身着次等礼服,前往拜祭。过几天,帝王本人才正式出场拜祭。

以裨开头的词语

裨冕

裨将

裨瀛

裨益

裨补缺漏

裨补阙漏

裨裨

以裨结尾的词语

偏裨

匡裨

无裨

裨裨

陪裨

裨在中间的成语

不无裨益

大有裨益

无裨于事

裨的英文翻译

supplement; aid, benefit, help